一、新型举国体制的体育治理新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战略部署在体育领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型举国体制不再局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指令模式,而是以 “政府主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 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和体系重构,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框架下,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成为突破口 —— 传统体校因资源分散、体教分离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而 “大体校” 模式通过整合校园足球、青训体系和社会资源,成为破解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困境的关键抓手。
以张家口市为例,其 “大体校” 改革将市体校从单纯的训练机构转型为统筹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管理中枢,通过构建 “校园足球 + 大体校 + 精英体校” 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从 “单点突破” 到 “系统提升” 的跨越。这种模式既保留了政府在资源调配中的主导作用,又引入市场机制激活社会力量,使体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二、“大体校” 改革的实践路径与机制创新
(一)职能重构:从 “训练场” 到 “治理枢纽”
张家口市体校的 “四部四中心” 改革是职能转型的典型范例:综合部负责行政保障,青少年运动技能管理部统筹全市青少年运动等级评定,场馆管理部整合学校、社会场馆资源,运动员管理部建立动态人才库。这种架构突破了传统体校的封闭性,将管理触角延伸至校园足球、社会俱乐部等领域。例如,通过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制度(三等九级标准),将体育特长生选拔与升学政策挂钩,打通了 “技能提升 — 升学通道 — 职业发展” 的全链条。
竞技宝JJB(二)资源整合:构建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 “大体校” 框架下,张家口形成了 “普及 — 提高 — 精英” 三级培养网络:11 所小学开展启蒙教育,初中以第十九中学和冰雪运动学校为核心强化技能,高中阶段由市一中和宣化一中分别承担女足、男足专业化培养,冰雪运动学校则聚焦精英青训。这种分层体系既保证了普及面,又通过 “张超联赛” 等赛事平台实现人才动态筛选。2025 年,张家口青少年组赛事覆盖 246 支球队、1132 场比赛,高中组更引入周中周赛主客场制,接近职业联赛标准。
(三)协同治理:政府、学校、社会的三维联动
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在于多元主体协同。张家口通过三项机制实现深度融合:一是教练员双向流动机制,12 名市体校教练入驻小学指导校园足球,同时社会俱乐部教练经培训后可进入学校授课;二是场馆共享机制,推动学校足球场向社会开放,通过补贴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建设 104 块低价或免费足球场;三是俱乐部星级评定制度,星级俱乐部可获得入校培训补贴和赛事资格,2025 年已有 21 家俱乐部、61 名教练参与校园体育,带动 15 万人次学生参与。
三、体教融合的突破性实践与成效
(一)贯通培养:破解 “学训矛盾” 的关键一招
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的 “3+4” 贯通培养项目堪称体制创新典范。该项目与河北北方学院等高校合作,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后可直升本科,实现 “专业训练 + 文化教育” 的无缝衔接。以足球项目为例,贯通培养既要求文化课成绩达标,又强调专业能力考核,2025 年该校 U12 梯队已斩获河北省锦标赛冠军。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运动员的升学焦虑,更通过 “一队一师配师资” 的创新,确保训练与学习同步推进。
(二)赛事体系:激活人才成长的 “催化剂”
“张超联赛” 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系统性思维。青少年组按年龄细分 5 个组别,社会组涵盖 336 支球队、1345 场比赛,形成 “天天有比赛、周周有大赛” 的常态化赛事生态。更具突破性的是,联赛引入外援、转会费、直播等半职业化运营手段,吸引企业赞助并提升市民参与度,使赛事从 “体教内部循环” 转向 “社会公共产品”。这种 “以赛促训、以赛育人” 的模式,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实战舞台,又通过市场反哺反哺了训练资源。
(三)成效显现:从 “试点样本” 到 “全国经验”
张家口改革的成效已得到国家层面认可:其 “大体校” 模式被国家体育总局专题推广,认为其 “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建立了金字塔形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显示,改革后张家口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从 2018 年的 40 家增至 79 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 98 所,教练员数量从 40 人激增至 464 人。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在中小型城市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 通过 “螺蛳壳里做道场” 的精细化管理,张家口证明了资源有限地区同样能实现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挑战与未来路径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大体校” 模式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职业足球短板明显,张家口正计划组建中冠球队冲击职业联赛;二是教练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完善分级培训体系;三是体教融合的制度壁垒尚未完全破除,如运动员参赛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冲突仍需优化。未来,需从三方面深化改革:
(一)强化政策保障
建议将 “大体校” 模式纳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细则,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界。参考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建立小学运动队成建制升学制度,打通人才上升通道。
(二)深化市场机制
借鉴山东 “三大球模式”(学校抓普及、体校抓青训、俱乐部抓提高),引入职业俱乐部参与精英培养。同时,探索体育消费券、冠名权拍卖等市场化手段,形成 “以赛养赛、以训促产” 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数字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建立青少年运动技能数据库,实现人才动态追踪与个性化培养。参考绍兴市阳明中学 “双班主任制” 经验,开发智能管理系统,优化训练与学习的时间分配。
结语
张家口的 “大体校” 改革,本质上是新型举国体制在体育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它通过职能重构、资源整合和协同治理,既保留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激活了市场与社会的创新活力。这种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的模式,为破解体教融合难题、完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体校” 模式的探索不仅关乎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刻体现。
发表评论